土橋村有16個村民小組,3000余人口,其中成年女性1100余名,都是普通農家婦女,在村黨總支大力引領下,為建設美麗鄉村獻智獻策獻力。該村第一書記羅細森高興地說:我們村獲得省“文明村”稱號,是全村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晶,婦女貢獻最大,她們沒有如花美貌,沒有明星范兒,沒有豪言壯語,沒有輝煌壯舉,而以其柔弱的肩膀,柔韌的內心,平凡的言行,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是美麗的“鄉村嫂嫂”;她們用長滿繭子的手,在土地上創作出了生機盅然、豐收在望的畫面,用黑黜黜的皮膚,刻滿滄桑的臉龐,映襯出了一副傳世之作,用村語俚話唱出了原生態旋律,以血汗為墨,以身體為筆,在鄉村寫出了一個“大”字,不是大師勝似大師,是平凡而不凡的紅旗手。 和諧鄉村的紐帶。她們沒有受高等教育,話語簡樸,甚至粗糙,行動機械,甚至鈍拙,但在當今社會大學的熏陶下,擁有一顆慈愛之心,孝老,扶幼,助困,是和諧家庭、和諧村莊的紐帶和靈魂。她們的愛,使得老有所養,孤有所依,顛覆了“三個女人一臺戲”、“女子難養”的說法。全村有10個特困供養老人,他們都不愿意去敬老院生活,因為,他們在家里都得到了兄嫂和弟媳的很好照顧,感受到了家庭的溫和熱。顏家塘組貧困老人肖啟歡,雙目失明,但他笑口常開,逢人便說“共產黨好,我老弟媳婦好,帶領侄兒、侄媳對我好”。 破碎家庭的擋風墻。農村不少家庭有很多無奈,甚至痛苦、酸楚,直叫人不忍說下去,但家里的女人,寧肯自己多吃苦、多流汗,自我犧牲,而讓家人少痛、少苦,多甜、多福。白馬塘組劉詩幼,早年喪夫,靠自己勤耕苦種,做幫工,把兒、女拉扯成人、成家,后兒子違法服刑,媳婦離家出走,孫子不到10歲。她沒有怨天嘆苦,不等不靠,一邊在附近務工,一邊照顧孫子生活、送上學堂,2020年,又把房屋修繕一新。兒子回來后,一度不敢出門,劉詩幼在駐村工作隊的配合下,耐心引導,使他放下包袱,走上工作崗位,找回了正常的狀態。下寺門塘組許定桂,兒子因車禍早亡,白發人送黑發人,孫子年幼。許定桂強忍悲痛,勸兒媳改嫁,不讓年輕人背負更多痛苦,自己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與老伴種菜賣菜,把家收拾得干干凈凈,孫子生活、教育、成長照樣不耽誤。上洲組肖自元之媳周蓮,20幾歲喪夫,兒子年幼,公婆心痛不已,失去生活信心。周蓮沒有選擇離開,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擔,走南闖北掙錢養家,后招郎上門,共同奉養老人,撫養小孩,相處和睦,2020年,翻建新房,送兒子讀中職校。今年,因政府拆除其雜房,公婆想不開,周蓮從廣西趕回,勸公婆配合政府工作,體現了舍小家顧大局的胸襟。一個顫抖的聲音問:“苦不苦?”回答說:“先苦后甜?!甭牫隽丝酀?,聽出了希望。她們的互諒互讓,使得鄉鄰和諧,和睦共處。車樹塘組有兩個鄰居,一位是老年婦女,一位是中青年男子,都患有精神疾病,發生糾紛,老人住院,花費醫療費近萬元。后村黨組織調解處理,老人家的兒媳李小榮從深圳趕回家。她既心疼自己的婆婆,又同情對方,僅僅讓對方賠償了2000元醫療費,雙方和解。體現了江南女子溫婉、體貼風格。今年,上院子組一個59歲的男性組民,因病在村診所吃藥、打針,第二天被發現在家死亡,喪事辦完后,死者家屬要求診所醫生負責經濟賠償,雙方因受到強烈打擊,情緒不穩,發生爭執,氣氛緊張,司法組織調解多次,未果。村診所醫生是村支部委員易善英的姑父。為了使糾紛盡快得到妥善調解,易善英沒有回避,而是公平、公正、積極地參與調解,盡力勸導自己的親戚,勸阻姑父脾氣暴躁的兒子,不耍蠻橫,對死者方盡人道,克服困難,籌錢撫慰死者家屬,錢不夠,她自己主動想辦法湊,終于調解成功。在村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,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、村干部的品格。 美麗鄉村的主力。村黨總支組織全村十六個組婦聯執委,積極倡導環境文明創建,充當主力。4月16日,到汝城縣沙洲村紅軍“半床被子”故地學習,深受啟發,提出了“講究衛生光榮,不講衛生可恥”口號,萌生出了“土橋的事,土橋人干”的意識。全村實行網格式管理,每個村民小組執委是網格組長,每家每戶是網格員,調動村民群眾主人翁積極性。為便于工作,建立“土橋村鄉村嫂嫂助力鄉村振興志愿群”,婦女都進群,全村一大群,每個村民小組一小群,執委擠時間,上門宣傳、勸導,自己動手撿垃圾,整理雜物,在群里宣傳好的,樹標桿,揭示問題,敢于亮丑,并相互交流。志愿參加村環衛協會組織的集中示范行動,每周五開展,一次一個小組,輪番轟炸,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。協會每月開展環衛評比,組執委扛起旗幟,帶領一批老奶奶、婦女姐妹們不甘落后,大家一股勁你追我趕。召家灣組蔡林桂老人,身體殘疾,堅持每天把庭院打掃得干干凈凈,門窗幾凈。受她的影響,全組婦女,自覺行動,講文明、愛衛生,植樹、種花,把家園裝飾得整潔又美觀。白馬塘組莫景秀,年近70,心腸滾熱,心直口快,是環衛宣傳的村“廣播”,垃圾清掃的志愿者。受婦女們的感染,各村民小組長、男子漢、小朋友都踴躍投入,掀起了一股大搞文明衛生,美化家園、美化村莊的群眾熱潮,打好鄉村振興第一仗。 產業強村的骨干。人類離不開婦女,家庭離不開婦女,各行各業離不開婦女,婦女強,則家興,村強,國強。全村有100余名青壯年婦女,外出務工、經商淘金,她們心系兩頭,兩不誤。高書房組80后王小珍,打工女變身女老板,在廣東創辦絲繡公司,領軍100余名婦女共同創業,嘔心瀝血,培養兒女讀重點學校。芝麻塘組李春香把女兒培養成西安音樂學校高材生。大多數家庭男勞力外出打拼,婦女留守。她們在家,既牽掛著放飛的風箏,又做“保姆”一族,做“書童”一族,兼職保安,照看老少,讓男人放心,無后顧之憂,更多的是挑起發展種養產業重擔。她們不追求時髦打扮,以勞動本色為美,以弘揚中華女性吃苦耐勞,勤儉持家美德為己任。肖瓦屋組李小紅,悉心摸索翠冠梨種植技術,積累經驗,舉辦培訓班,與村民共享,現全村發展到500余畝,每畝年收入萬余元。唐玉蘭,王惠文,宋春香等數十位老年婦女,堅持在村內合作社務工,既解決合作社用工難問題,支持產業發展,又為家庭增收。一個關切的聲音問:“累不累?”回答說:“累點,值得?!甭牫隽伺晤^。村婦聯主任肖林春,渾身是膽,渾身是勁,敢闖敢拼。創辦祥云種養專業合作社,種植花卉苗木,種植桑葚,養殖鱖魚,辦犁頭嘴農莊,村民實現土地流轉分紅、務工就業、產業增收。產生了極強的磁場效應。肖瓦屋組肖海燕,回鄉創辦益嘉生態農業公司,種植火龍果?,F全村發展農業合作社、農業企業8家,產品主要有翠冠梨、桑葚、草莓、葡萄、火龍果等小水果,還有鱖魚、蔬菜等,全村一年四季花枝招展,水果飄香,魚躍人歡。是市民放心的果園子、菜園子,體驗休閑的凈地。2018年,肖林春創辦“鄉村嫂嫂”電商服務站,每年舉辦桑葚、翠冠梨等采摘節,在平臺宣傳、銷售農特產品。組織青年婦女參加電商培訓,帶領大家直播帶貨,弄潮產業發展新業態,年銷售產品上千萬元。購買設備,加工土特產,線上推銷。2019年,建立郵政快遞服務站,自己騎著摩托車,風雨無阻,把村民網購產品挨家挨戶送上門,極大地方便了群眾。代表村黨組織,積極支持龍頭企業發展,為企業協調處理矛盾糾紛,組織40余名婦女勞動力,為村內湖南華達生態田園公司尚品配送提供服務。她渾身是激情,初心意識超強,使命擔當勇氣超高,情系村民,盡職盡責做好民政工作,為群眾排憂解難。 健康興村的頭雁。婦女們干完農活,忙完家務,傍晚不忘放松身心、健身。她們三五成群,在河堤上、鄉村小道上散散步,愜意地欣賞大自然,呼吸農作物、花草樹木散發的芬芳,聆聽蟲鳥天籟之音,拉拉家常,聊家事,組內事,村內事,國家事,你一個點子,她一個計劃,我一個想法,運籌于野,決策私家事,公家事?;蛱鴱V場舞,舞出康泰、舞出優雅、舞出團結、舞出友誼、舞出升平。村里安裝健身器材,婦女們拉著男女老少,伸伸胳膊,踢踢腿,活動筋骨健身強體?;氐郊?,她們陪伴輔導小孩讀書學習做作業,全家圍著看電視,了解新聞,學技術學文化,不甘落伍。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婦女們細心呵護家人,筑起家庭、村組防疫墻,確保安全。走在移風易俗前列,力主婚喪嫁娶等喜事新辦,禁放鞭炮,力行文明祭祀。一個時尚的聲音問:“美不美?”回答說:“鄉村嫂嫂美?!钡莱隽俗孕?。 鄉村振興的大軍。古代,土橋村是衡邵官馬大道的必經之地。金烏井組有一口古井,前輩婦女們,利用井水,做甜酒,供來往行人飲用,做小買賣,后發展養豬。至今流傳著“山高不算高,人心漸漸高,井水當酒賣,喂豬缺少糟”的美談。講的就是土橋村婦女們的勤勞智慧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,全村婦女們躍躍而上,決心把“金烏井”傳統文化元素發揚光大,在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,展現自己的風采。村黨總支書記褚秋元,信心滿滿,率領娘子軍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策馬揚鞭,同心共圓中國夢。
|